報告要點: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提升,全球降糖趨勢明顯,多國開征“糖稅”、出臺一系列相關減糖政策,甜味劑市場方興未艾,發展空間巨大。而近年來 “元氣森林”、“無糖可樂”等代糖飲料的快速崛起,也側面印證了其巨大市場空間,對食糖消費影響不容小覷。本文將就這一話題展開,對國內甜味劑市場進行詳細梳理。
甜味劑興起背景
甜味,是一種美妙的味道,但過量食用則會帶來較大健康風險。雖我國人均食糖消費量并不高,但據中國糖業協會統計數據來看,國內糖尿病發病率逐步攀升,自1980年低于1%上升至2021年14%左右,過量使用蔗糖帶來的健康危害逐步被人們重視。
近年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據世衛組織2021年公布的標準,成年人每日攝入糖標準量為25G,大部分國家平均攝入量遠超此標準。為控制食糖過量攝入,多國開始加征糖稅;更有甚者,如新加坡明令禁止高糖廣告投放。對于我國而言,國家衛健委2021年明確提出:提倡減少含蔗糖飲料及食品攝入,建議選擇天然甜味劑作為飲料及食品蔗糖添加劑替代品。而代糖的興起,在保留甜味的同時,一定程度上規避了這一風險。
甜味劑分類及發展歷程
甜味劑是指賦予食品甜味的一種食品添加劑,近年來發展迅猛。甜味劑從來源分,可分為人工甜味劑及天然甜味劑。人工甜味劑主要有磺胺類、二肽類、蔗糖衍生物三種。具體來看,國內目前審批通過的甜味劑有以下幾類:糖精鈉、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阿力甜、三氯蔗糖;天然甜味劑一般從植物中提取,主要有以下幾類: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非洲竹芋甜素、木糖醇。若依據甜味等級分,又可分為高倍甜味劑與低倍甜味劑,具體細分見下表:
甜味劑發展共經歷了六個較為明顯階段:第一二代甜味劑主要為糖精和甜蜜素,自1879年開始使用,使用年限超70年;第三代甜味劑為阿斯巴甜,是近年來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甜味劑;安賽蜜及三氯蔗糖為第四、五代甜味劑,目前發展迅猛,逐步開始替代前幾種甜味劑;第六代甜味劑為鈕糖,其甜度為蔗糖8000倍,工業生產中難以控制具體劑量,目前尚處導入期,市場應用空間較小。
甜味劑對食糖替代分析
近年來,國內甜味劑市場發展迅猛,市場空間不斷擴大。一般而言,蔗糖添加主要場景在軟飲。從近期機構調研數據來看,2021年至2021年,全球范圍內軟飲含糖量逐年降低,而甜味劑添加量逐年上漲。但需注意,目前食品添加劑中食糖仍占據主要地位,據統計2021年全球食品添加劑中蔗糖使用比例仍高達75%,果糖使用比例約15%,二者合計高達90%,甜味劑雖發展迅猛,但整體使用量低于5%,對蔗糖仍未實現大規模替代,未來發展空間極大。
甜味劑對蔗糖替代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1、健康角度來看,甜味劑較傳統蔗糖更為健康。少量添加即可達到與蔗糖同等甜味,減少糖攝入總量。2、對企業而言,雖甜味劑價高,但甜度值較蔗糖更高,有助于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假定蔗糖甜味值為1,阿斯巴甜、安賽蜜、甜菊糖糖味值可達200,而鈕糖則達6000-8000。相比而言,使用甜味劑可明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以我們常見飲料可口可樂為例,從其配料表得知330ml飲料中含糖10.6g,若使用蔗糖,則每罐成本約0.06元;而若使用甜味劑,假定使用安賽蜜,則成本可下降約95%,對企業降本增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