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因分支機構財務造假被山東保監局處罰的華海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海保險”)近日再被離職員工舉報,涉嫌違規銷售理財型保險產品。
這名離職員工向記者提交了一份印有“華??第A生活質量保障津貼保險”的保單。根據這份保單顯示,“保險費20000元”,相應條款為“個人重大疾病保險金額2000元”和“個人生活質量保障津貼保險金額20700元”,保險期間為“2016年6月29日至2017年6月28日”。這意味著,投保人只要繳納20000元保費1年,就能獲得700元投資理財收益,還能獲得個人重大疾病2000元的保險金額。
可是,這位前華海保險員工卻舉報稱,“2016年保監會并未有對華海保險投資型保險產品的相關批文,這是華海保險公司涉嫌在違規銷售投資理財型保險產品?!?/P>
華海保險官網顯示,該公司于2014年12月9日正式開業,注冊地位于山東煙臺,注冊資本12億元,是全國首家以海洋保險和互聯網保險為特色的全國性、綜合型財產保險公司。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財產保險公司投資型保險業務管理的通知》(保監發〔2012〕40號)第三條之規定財產保險公司經營投資型保險產品,應具備“最近3個會計年度盈利和虧損相抵后為凈盈利”、“公司最近3年沒有因違法違規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等條件。
按照華海保險公布的年報,成立于2014年的華海財險,近兩年持續處在虧損狀態,2015年、2016年凈利潤分別虧損1.22億元、2.79億元。而且,2017年7月華海保險濰坊中支公司剛剛因存在財務資料不真實的違法行為受到山東保監局罰款30萬元。
顯然,華海保險并不符合上述相關條件。
經查詢華海保險官網披露的2016年年報,華海保險2016年實現健康險保費收入3.29億元,同比增長172倍。上述離職員工表示,“華海保險健康險保費大幅增加主要來源于華??第A的保費?!?/P>
這位華海保險的前職員還向記者提供了一份“2016年6月24日總經理姜南在全轄業務推動會上的講話錄音”。其中稱,“在這個事情上,總公司和董事長到我們經營班子是高度重視的……不許單獨接觸、印制宣傳品海報,不許單獨接受媒體采訪,不許出現我們剛剛出現的給付、躉交,跟銀保產品對比,理財類等等相近的關鍵詞,所以有類似的宣傳我們全體追責……希望華??第A圓滿實現銷售目標”。
據悉,華海保險銷售一年期理財型保險產品已經引發了相關保險監管部門的關注。
當記者向華海保險的銷售人員咨詢“華??第A生活質量保障津貼保險”產品時,這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該產品已停售,原因不得而知。
針對為何銷售投資理財保險產品,截止發稿前,華海保險方面并未能給予任何解釋。